青岛
学会动态
“大陆架科学钻探”首次准确揭示黄海第四系底界
访问数量:1513发布时间:2016-06-30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组在南黄海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中取得了新突破,通过对采自南黄海陆架的钻孔(CSDP-1,孔深300.1 米)进行高分辨磁性地层学等研究,最终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IF=4.572)。这为该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代约束,将大大促进我国陆架第四纪地质环境研究。

作为“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的首钻,截至目前,CSDP-1孔所设定的所有岩石磁学的工作基本完成。根据岩石磁学的测试结果,该孔的磁性矿物比较复杂,既有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又有中等矫顽力的胶黄铁矿,还有高矫顽力的赤铁矿。这些磁性矿物既可单独存在,又可以组合共存,给古地磁定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采用交变退磁与热退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钻孔的磁性地层,成功地获取了沉积物原生的剩磁信息,最终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磁性地层显示钻孔高斯正极性期和松山反极性期的界线(G/M:2588 ka)位于227 米附近,这是黄海第四系底界首次被准确揭示。

研究表明,由于陆架区沉积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其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十分复杂。原生磁性矿物的还原改造是一个显著的表现,即原生的铁氧化物被不同程度地改造为次生的铁硫化物。如何从含铁硫化物的沉积物中有效提取同沉积的地磁场信号,一直是陆架古地磁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难点。因此,该项成果也为陆架沉积的古地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学指导。

据悉,陆架作为连接陆地和大洋的桥梁,一直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地区。其沉积物对于研究陆海相互作用、海面变化、源-汇等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沉积物研究环境演化,首先要知道沉积物的年龄。由于缺少可靠的长尺度年龄框架,过去黄海地区的沉积和古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末次间冰期以来,长尺度报道相对较少。已有的长尺度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对陆架沉积物磁性矿物复杂性的认识。

 钻孔位置图

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图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