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船长专访】“科学”号船长的一天
访问数量:1800发布时间:2017-09-21

“科学”号船长的一天

 

作者: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陈浩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9月15日,大雨转晴,5级海况

 

前言:如同一道魔咒,千百年来蔚蓝的海洋一直吸引着人们不断的探访。不似游客走马观花的敷衍,也不似渔民得陇望蜀的索取,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向海而往却心系陆地,伴海而生却不多取一毫,他们与大海一生交往仍心怀敬畏,他们便是扬帆大海恣意天下的船员们。想象中,船员们的生活应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舒畅,或者是“海阔鱼跃,天高鸟飞”般自由,然而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呢。我们的身边刚好有一群这样的船员,他们便是驾驶着我国最先进海洋科考船一路走南闯北的“科学”号船员们。在随后的人物专访中,我们将不定期向大家介绍“科学”号船员的一天,敬请关注。

 

9月15日,受双台风的影响,“科学”号暂停了一切作业任务选择在南海避风。原本热闹的后甲板作业区格外安静,随船科考队员无一例外都留在自己房间内休息以减轻船体剧烈晃动引起的不适。早5点,“科学”船长刘合义却仍像往常一样,准时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心里得紧绷安全这根弦,越是坏天气越要提高警惕,行船无小事”刘船长压低轻声音说道,这是船员工作随时有人在休息,为避免影响到其他人休息而养成低职业习惯。刘船长快步来到6楼驾驶台,轻车熟路般打开电脑查看起最新的台风路径和气象预报。凭借多年的行船经验,船长立刻研判起台风未来可能的走向,仔细斟酌起船舶最佳的避风航行路线。“目前看,台风在往三亚方向行进,我们现在北上,可能会抢上风头,看来无法返回三亚港或深圳附近避风了,只能从台风行进方向的垂向走,等台风过去,我们从台风外围穿插提前去下一个工区了”。7点多,科考队栾振东首席和王敏晓队长也来到驾驶台与船长交换起最新动态,确定随后的航次安排。这是他们上船伊始便定下的,随时相互沟通,保证航次顺利进行。

                           

“科学”号刘合义船长

 

9点,船长拨通了青岛基地的电话,介绍了最新的航次进度,并将和科考队确定的今天的航渡方案进行了汇报。得到许可后,船长立刻通知驾驶台调整线路做好起航准备,并要求船上各部分固定仪器设备,做好航渡安全准备工作。船长并没有在驾驶台过多停留,他还要照例到各个部门巡视一下。他来到餐厅,向工作人员询问就餐人员数量变化,嘱咐大厨多做些清淡食物缓解晕船;他来到干性和湿性实验室,查看仪器设备固定情况,反复叮嘱科考队员注意安全,“风大浪急,再着急也别跑别跳”;他来到机舱,询问轮机长各个设备运行情况。反复确认安全后,船长放下了心,船也加速驶向了指定工区。

通过对讲机随时与作业部门保持沟通

 

吃过午饭,就在我们以为船长会歇息时,他却找来大厨,商议起下午全船包水饺的事情。船长说,“船上生活单调乏味,大家难得闲下来,一起动手包水饺,既相互认识,又改善了伙食,一举两得”。于是,整个下午我们便看到了船长和全船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包起了饺子。当热腾腾的水饺出锅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不觉间,夜色笼罩了这片不断翻腾的海面,船员们各自回去休息了。但是翻看船长的日程,他还要和科考队再次沟通,确定几天后视频直播连线的事情,还要去驾驶台和值班人员交代下晚上航渡的注意事项。直到快20点,船长终于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一刻,时间才真正属于他。换下工装,船长立刻拨通了家里的网络电话。这是航次里最期盼的一刻,却也只有航渡间隙才能奢求。听到家人的声音,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松弛下来,微笑挂在眼角。“‘科学’每年要在海上工作两百多天,我们这些长期漂泊的海洋人,能够听到家人的关心,是我们最大的慰藉”刘船长说。

 

忙碌的一天以一通家人的电话结束,温馨而幸福。这就是船长的一天,还有更多这样的日子在未来等待。然而我们知道,有家人的期盼,有同事的惦念,这样的日子并不苦,这样的付出很值得。谢谢我们可敬的刘船长,谢谢可敬的“科学”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