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的一道绚丽风景线
----记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女科研工作者
作者: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张健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前言:如同一道魔咒,千百年来蔚蓝的海洋一直吸引着人们不断的探访。不似游客走马观花的敷衍,也不似渔民得陇望蜀的索取,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向海而往却心系陆地,伴海而生却不多取一毫,他们与大海一生交往仍心怀敬畏,他们便是扬帆大海恣意天下的科考队员们。想象中,科考队员们的生活应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舒畅,或者是“海阔鱼跃,天高鸟飞”般自由,然而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呢。我们的身边刚好有一群这样的科考队员,他们便是乘坐着我国最先进海洋科考船一路走南闯北的“科学”号的科考队员们。在随后的人物专访中,我们将不定期向大家介绍“科学”号科考队员的生活,本期向读者展现一下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女科研工作者的风貌,让读者了解女科考队员船上的工作状况,敬请关注。
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的浪花,天和海连在一起,云和浪在那里汇集。海纳百川,它有着博大的胸怀;惊涛骇浪中,它沸腾着人类的理想及对生命极限的考验;平静的海底,它蕴藏着生命起源的奥秘。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海洋的征服和探索,1977年美国“Alvin”号深潜器首次发现深海热液生态系统,自此打开了我们探索生命起源的大门。
暮色中海天相连
2013年在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支持下,“科学”号作为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科学考察船,寄托着中国人对深海奥秘的憧憬和渴望承担起了深海探秘这一艰巨的任务。自2014年“冲绳热液-南海冷泉航次”开始,至今近四年的工作中,在“科学”号上创造了多个国内,乃至世界第一的科研成果。在这些成果的完成过程中,离不开科考队员的努力与付出,在这让我带大家走进“科学”号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女科考队员。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科学”号女科学家扬帆大洋探深海。在本次的“南海冷泉”航次中,“科学”号上迎来了4位美丽的女科考队员—张峘、周丽、曹磊和梁政委。她们的到来给“光头和尚”为主的“科学”轮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船上工作是繁重的,由于船上床位所限,限制了科考队员上船人数,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多项科学研究任务,在这里,白天和黑夜已经没有了界限。连续24小时乃至48小时的工作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爱美的窈窕淑女们已顾不上“对镜贴花黄”,她们不是“女汉子”却比汉子都‘强悍’。
“科学”号的女科研工作者(自左到右张峘、周丽、梁政委、曹磊)
张峘副研究员是四位女科考队员中最年长的一位,是她们中的大姐大,同时也是“科学”号上唯一的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年仅6岁,正是最依赖母亲的年龄,但是为了科研,为了自己的理想她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南海的探索征程。本航次也是她第二次参加海上科研任务,至今我还记得去年靠港时,站在船舷边的她,在听到儿子的一声“妈妈”时她眼里包含的泪水的模样。接水、抬水、滤水和分、取沉积物样品、解剖生物样品、微生物培养等等,这些都成了张峘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有时还得参与到安装海水收集装置的工作中。9月的南海还是那么的炙热,仅仅在甲板上站一会儿就会满头大汗,一次工作完成下来衣服已经不知道浸透了几次,但是在看到获得的样品和成果后,她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热和累。
张峘副研究员收获样品的喜悦
周丽副研究员是四位女科考队员中唯一的一位海归,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热情,她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中。她此次承担着深海贻贝相关的科研任务,不但要进行贻贝的解剖、固定和冻存,还要进行深海贻贝的培养。面对零下196 ℃的液氮她眉头不眨一下,每天要对养殖系统进行注水、控温和空气等工作,随时确保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大多数人的工作环境不同的是,她每天不但要面对外界的高温,而且还要面对16℃的低温养殖仓和4℃的海水,每天都要在“冰窖”和“桑拿房”里往返数次。
周丽副研究员在解剖生物样品
曹磊博士是今年5月刚入职的新人,本航次也是她工作以来首次参加深远海科考任务,但是她却承担着本航次最重要的理化环境探测研究任务。为了获取准确的第一手原位化学参数,ROV换装时,她成了甲板技术队伍的一员,不但要进行传感器的校正、调试,还要参与传感器的安装和检测,确保各个传感器的正常运行,以获得最可靠的数据。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上来时,她又成了一位严谨历练的女科学家,为了防止与空气接触而影响环境参数,她总要走在时间的前面,ROV、CTD和深水可视化可控轻型柱状沉积物取样系统、电视抓斗等的作业时间则决定了她的作息。因此,餐厅里总是很少见到她的身影,不是同事们给她打饭,就是一包方便面对付过去。
曹磊博士在进行沉积物分样
硕士研究生梁政委是四位女科考队员里最小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90后。第一次见到她,给大家的感觉是一位很柔弱的女生,不禁让大家担心她能否坚持完整个航次,但是她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一位90后女生的努力和坚持。本来就有点晕船的她在双台风来临期间并没有因晕船而倒下,而是坚持和大家一起做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避风结束后她更是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在完成了自己的科研任务后,她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穿梭于各个实验室之间,哪里任务最繁重哪里就会出现她的身影。
同学在进行生物分析
在科考船上,最大的感触就是真正男女平等,不仅仅是权利平等,还要从心里上承认义务和责任的平等;最后,用毛主席写的一首诗送给她们,“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祝她们青春永驻,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