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科学”号执行南海综合考察航次随船手记(五)
访问数量:722发布时间:2017-09-12

“科学”号执行南海综合考察航次

随船手记(五)


作者、摄影:王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9月9日入夜,“科学”号的后甲板仍旧灯火通明。后甲板中部,工程技术团队通过熟练的操作,顺利下放“发现”号ROV,执行探测深海麻坑的作业任务。

 

而后甲板尾部,另一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考队员也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为第二天工作的“重头戏”----海底“量体温”作业做准备。测量深海“体温”的“体温计”是一根长7.5米、自重约1.5吨的热流探针。这支“体温计”从“科学”号后甲板由钢缆放入海底后,可以竖直插入洋壳表层,也就是亿万年来形成的海底沉积层中。当热流探针的姿态满足条件时,探针上的22个温度传感器会被自带电源瞬间加热,并记录降温过程中每秒温度值。回收后,根据传感器获得的海底沉积物原位温度梯度和热导系数,可以推算出海底热梯度的分布情况。而这些热流数据,对研究大洋板块运动,海洋油气田分布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安全高效的操作这样长度、重量的重型装备当然马虎不得。科考队员使出十八班武艺,有的切割,有的焊接,在船尾搭建并加固了热流探针专用的轨道车。

 


9月1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科考队员就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通过后甲板折臂吊的精确吊装,重达1.5吨的热流探针被顺利摆放到位。随后,科考队队员们齐心协力,对热流探针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热流探针在上午10时顺利入水作业。


9月10日傍晚,美丽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科学”号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婀娜多姿。然而,科考队员们并没有时间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通过白天的紧张工作,科考队顺利完成了3个站点热流探针的测量工作,而晚上还有更多的站点在等着他们,今夜是一个忙碌的不眠之夜。

 

9月10日是教师节。正是在老师们的关心、爱护和教育下,我们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够登上“科学”号这座海上科学城,成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的一名排头兵。在此,我们谨代表“科学”号全体成员,祝愿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老师们辛苦了!!!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