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科学”号执行南海综合考察航次随船手记(八)
访问数量:742发布时间:2017-09-15

“科学”号执行南海综合考察航次

随船手记(八)


 作者:杜增丰    摄像:王昊


 

  9月13号  多云  3级海况


大抵是因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的原因,历经千万年已经站在进化树顶端的人类,对大海的憧憬和向往已深深的铭刻在基因里。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再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千百年来,大海已经不仅仅是静静在那里等待我们拜访的客观实体,还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但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西尔维·埃勒所说:“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们已经征服了海底,而事实是我们关于海底的知识还不如火星多”,对于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们而言,大海尤其是深海还显得很神秘,有太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已经随“科学”轮踏上征途的科考队员们在数天的努力下,已经获取了相当可观的生物样品、柱状沉积物样品。然而一夜之间,大海忽然由宽厚慈祥的老者变为不怒自威的壮汉:所在海区受18号台风“泰利”和19号台风“杜苏芮”影响,“科学”轮不得不停止作业,另寻他地避风。面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船长、首席、队长的鼓舞犹如照进心底的那束光,让所有队员不再忐忑彷徨。


即便是在避风路上,不再紧张的队员也开始各司其职。后甲板浪高风急,队员就把需要调试的设备搬进干性实验室抓紧时间测试;有的队员趁此空挡理发,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等待着“科学”轮再次出发;有的队员相约去健身房健身,对战几局乒乓球,让自己的身体别“生锈”。

队员在“科学”轮上理发

队员在避风期间对“科学”轮进行维护


正如收拳是为了下次出拳更有力一样,面对发怒的大海“科学”轮另寻他地避风,绝不是妥协和屈服,而是重整旗鼓,收拾行囊等待再出发!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