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执行南海综合考察航次
随船手记(十四)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衍超, 摄影:王昊
2017年9月19日,晴,海况3级。
不知不觉出海已经第13天了,“对于大海来说我们都是客人”船长曾经这样告诉我们。是啊,大海是如此的深邃而广阔,4000多吨的科学轮在这大海上像一片树叶一样飘渺,我们不得不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探索神秘的海洋世界。虽然自出海以来每天面对的都是大海,但是我依然喜欢在工作之余的闲暇,站在甲板上来欣赏大海的美景、聆听大海声音。远远望去,一望无际,天与海浑然一体,一片蓝色的世界,分不清是哪是天涯哪是海角。大海有时安静的像一面镜子,有时咆哮的像一头不安分的狮子。站在甲板上,这雄浑而苍茫的大海让我忘却了城市的拥堵与嘈杂,心情如此舒畅。
船上的科考时间是分秒必争的,每一位科考队员都在与时间赛跑。这一天的科考工作也是从零点开始的,“科学”轮首先来到了指定海域,按照预先计划好的测线进行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量仪来测量该海域海底的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于此同时,ROV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将拉曼系统、采样瓶等等多种设备安装到ROV上,同时ROV本身进行这下水前的检查工作,保障ROV每次下水都能“稳、准、狠”地完成目标任务。早上7点钟,准时下潜,它将带我们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实时高清摄像头就像是ROV的眼睛,将海底的画面实时呈现给我们。两个机械臂很灵巧,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
连续工作7个小时之后,ROV顺利回收,满载而归。马不停蹄,航渡至下一站点,进行电视抓斗实验,抓斗能在实验室的视频监控下下到海底进行打捞取样,这一幕让我想到了“海底捞”,但这个“海底捞”捞上来的在科考队员眼里可都是宝贝,这些深海沉积物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就在抓斗顺利回收后,ROV又做好了再一次下潜的准备。就这样,一天24小时,紧锣密鼓,所有科考队员轮流休息,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取抓斗样品的科考队员
取pushcore样品的女科考队员
电视抓斗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