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建成我国首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
访问数量:2460发布时间:2020-03-16

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樊炜副教授团队负责建设的山东鳌山湾海域国家级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日前完成全部海域试验任务,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顺利建成。

2017年起,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近海蓝碳增汇模式》支持下,课题负责人樊炜致力于我国近海蓝碳增汇研究,并在山东鳌山湾海域建设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海洋人工上升流通过放置人工系统,形成自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流动,把底部富营养盐海水输送到海面的真光层,促进浮游植物和藻类生长,可有效增加初级生产力、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并提高海洋碳汇的能力。”樊炜说。

经过近三年研究攻关,樊炜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增汇示范工程建设,并进行了持续的优化改进。该工程占海域面积500亩,建设了大型海洋能原位供能平台、大数据与自动控制中心、海洋环境与碳汇监测系统、人工上升流系统和大型海藻养殖系统。“其中人工上升流系统可在潮流作用下有效提升至少5000亩海域的表层营养盐浓度,并调整氮磷比,使之有利于大型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增产,并通过收获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移出水体,从而实现海洋增汇。”樊炜介绍说,工程至今连续安全运行了20个月时间,期间还经历了三次台风,一次龙卷风等恶劣海况考验,其可靠性和高效性得到验证。“工程状态良好,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全部海域试验任务。”

“人工上升流增汇”概念最早于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焦念志教授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陈鹰教授提出,其后以厦门大学张瑶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项目,围绕“近海碳汇”主题,以解决“增汇”这个重大国家需求为目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的建成,将为海洋增汇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储备,同时为我国应对气候谈判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

新闻来源: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