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科学”号的一道绚丽风景线 ----记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技术支撑工作者
访问数量:774发布时间:2017-09-25

“科学”号的一道绚丽风景线

 ----记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技术支撑工作者

 

作者: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席世川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前言:如同一道魔咒,千百年来蔚蓝的海洋一直吸引着人们不断的探访。不似游客走马观花的敷衍,也不似渔民得陇望蜀的索取,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向海而往却心系陆地,伴海而生却不多取一毫,他们与大海一生交往仍心怀敬畏,他们便是扬帆大海恣意天下的科考队员们。想象中,科考队员们的生活应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舒畅,或者是“海阔鱼跃,天高鸟飞”般自由,然而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呢。我们的身边刚好有一群这样的科考队员,他们便是乘坐着我国最先进海洋科考船一路走南闯北的“科学”号的科考队员们。在随后的人物专访中,我们将不定期向大家介绍“科学”号科考队员的生活,本期向读者展现一下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科研工作者的风貌,让读者了解科考队员船上的工作状况,敬请关注。

 

“诗仙”李白的《侠客行》里有一句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每次读到这一句时,一种佩服之情便油然而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大师更是将这句诗在他们的作品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作品里的这些高手虽是篇幅不多,但是却总能令读者记忆深刻,无限向往。生活中要是遇到这样的人,那也是受益匪浅。得益于“科学”号2017年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承接我们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技术支撑工作的技术工程师们都是这种“绝世高手”。本篇我以有幸一直跟随学习的一位高手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的技术支撑工作者。

 

他就是我们自主研发项目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来自四川的李康健工程师(以下尊称为李师)。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我们已经有过简单认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和其他工程师一样在工作车间里低头设计、加工相应的材料,没有特别之处,现在想来或许高手的气质全都内敛了。这次出海的航次首席科学家栾振东在出海前他一直强力邀请李师来参加这个航次,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首席的眼光。

海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为了顺利进行作业,有时候需要对设备进行临时加工一些配件或者进行改造,这个时候经常能看到李师在遮蔽间埋头加工,切割、打孔。我们从遮蔽间匆匆而过,好像谁也没注意到设备旁边有个人正在专心工作。后来才知道这些设备上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付出,而它们在之后的综合采样中大放异彩。

 

设备的成功实施是保证航次顺利的重要保障。令人感动的是在航次初期,烈日当头李师一人力战热流探针释放架。重型设备“热流探针”需要释放架才能安全释放和回收,但是在作业时,释放架一直和热流探针耦合不上,大中午李师一人当先在后甲板对这个释放架进行切割打磨,终于使探针成功为地球量得体温,而这个时候已经下午一点了。热流探针只是他工作期间的一个缩影,后续的其他工作都离不开他的努力。

航次过程中取得的每次成功总是令人振奋,这些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团结合作,每个人都值得尊敬。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记录下这成功的瞬间,而李师总是习惯性地站在边上,平淡地看着。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也许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写照。

 

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对设备进行准备,由于不熟练,总是走一些弯路。这个时候,李师经过时,都会提出一些具体小建议,果然省劲了好多,而且提高了可靠性。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们都习惯性地问他,好像没有他不懂的,我们也都称他为“万能人才”。

 

相信这个航次结束,我们不仅会取得好的数据,也获得其他的一些技能,真心地感谢南海冷泉综合调查航次科考队所有技术支撑工作的技术工程师们的付出,有了你们才有我们航次的安全顺利进行。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