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摄影师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拍摄到了成千上万只鲾鲼(又称“魔鬼鱼”)集体凌空飞跃的壮观场面。这群“魔鬼鱼”跃出水面3米多,下落后击打在水面上,水花飞溅,宛如暴雨。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好奇,鱼类为什么喜欢成群结队呢?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记载的2万多种鱼类中,整个生涯都会集结成群的占25%,在幼鱼阶段集结成群的占50%,这些数字表明鱼类集群现象相当普遍。如日本海鲐鱼群由5万~10万尾个体鱼所组成,索饵中的太平洋鲱鱼群平均厚度近3米,鱼群的最大直径超过50米,而最大的太平洋鲱鱼群竟有100万~300万尾。
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鱼类的集群行为不仅可以减少被捕食鱼发现的概率,而且还会减少遭到捕食鱼捕杀的概率。因为在浩瀚的海洋中,鱼群组成的个体越多,个体鱼被发现的概率也就越小 。
有趣的是,不但小鱼会集结成群,某些大型捕食鱼如金枪鱼、鲣鱼等也喜欢集群。显然,大型捕食鱼在群体中比单独行动时能够更多更快地找到食物。科学家研究表明,除了防御作用和捕食作用外,集群行为在鱼类的生活中还发挥着其他作用。与单独的个体鱼相比,鱼群对不利环境有较强的抵抗 能力。从水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在水中集群游泳可以节省个体鱼的能量消耗。集群性的鱼类在洄游过程中也能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大多数鱼类聚集在一起进行交配、产卵,对于鱼类繁衍后代、延续种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数量众多的小鱼来说,成群结队能够增加安全系数,有利于它们在大鱼吃小鱼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