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科学普及
【海洋科普】“喷火鱼”,真的会喷火吗?
访问数量:523发布时间:2020-12-21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千奇百怪的“妖孽生物”,喷火鱼便是其中之一。

喷火鱼,又名暗色天竺鲷,属于鲈形目天竺鲷科天竺鲷属,广泛分布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和印度洋之中。喷火鱼身长20cm左右,体侧扁,有比较大的头部和眼睛。口略大,上下颔及锄骨有绒毛状齿带,鳃盖主骨有2小棘,体侧被栉鳞或圆鳞。背鳍2枚互相远离,第一背鳍6至9枚硬棘;第二背鳍1枚硬棘及8至14枚软条。

喷火鱼常于夜间行动,喜欢晚上外出觅食,太平洋磷虾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白天则单独或成群穴居在岩石礁处休养生息。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亲鱼会以口孵卵,大多由雄鱼负责。
网上常看到喷火鱼相关报道,海上常看到有一群平白无常的小鱼,像喷火器一样向外喷火,有时会观测到长达3米的火焰。初见此现象,人们纷纷猜测可能是由于喷火鱼主要以磷虾为食,在摄食的时候,会将磷元素储存在体内,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会将这些磷元素急速喷出,众所周知,水中也含有氧气,这些喷出的磷元素会和水中氧气结合燃烧,形成一束蓝绿色的火焰。
仔细推敲,却有疑问?现实中,磷平时放在水中保存,用来隔绝空气,无法燃烧。再则鱼本身也需要用呼吸,如果是以上原因,岂不非常容易自燃?
那么,喷火鱼喷出的到底是什么?

 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出,喷火鱼喷出的是一团云雾状的幽暗蓝光,而且,有拍摄者还发现它们在吐出蓝色光雾之前,会先吞入一个小黑点。后来,终于有研究者能解释这一现象。原来那个小黑点其实是海洋中的一种小生物—发光介形虫。

这种会发光的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它们体内含有荧光素,而且还能产生一种可以激发荧光素发光的酶,两者混合,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发出一种幽蓝色的冷光,看上去就像蓝色火焰,实则并无任何危险。介形虫在被喷火鱼吃掉的时候,会激发荧光素发光,这样会将喷火鱼从里到外照得通亮,在黑暗的海洋中,这么亮的鱼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显被攻击目标,为了不被天敌发现,喷火鱼只得将口中把介形虫吐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喷火鱼“喷火”的情形。这才有我们在看到“喷火鱼”在喷火的画面。
 
参考资料:
申云贵.吐“火”求生的喷火鱼[J].思维与智慧,2019(01):39.  https://www.360kuai.com/pc/95c0e44a73bcd028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新闻来源:“水生动物健康评估”微信公众号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