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沟(trench)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m)的沟槽。其中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如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海沟是一种深度超过5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对于海沟的定义,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水深超过6000米的长条形洼地都可以叫做海沟。另一些人则认为真正的海沟应该与火山弧相伴而生。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
在地质学上,海沟的产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相互摩擦,形成长长的"V"字型凹陷地带。另外,科学家还认识到所有的海沟都与地震有关。环太平洋的地震带都发生在海沟附近。这是因为海沟区的重力值比正常值要低,它意味着海沟下面的岩石圈被迫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向下沉降。
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也见于印度尼西亚以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沟与岛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东部,海沟与陆缘火山链相伴随。海沟有以下特征:
①海沟长一般在500~4500千米,宽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海沟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型,近陆侧陡峻,近洋侧略缓。
②海沟两侧普遍具有阶梯状的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发育蓝闪石片岩相高压低温变质带。海沟中的沉积物一般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浊积岩。海沟是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带。
③海沟的两面峭壁大多是不对称的"V"字型,沟坡上部较缓,而下部则较陡峭。平均坡度为5度到7度。偶尔也会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④海沟为重力负异常带,自由空间异常值可低至-200毫伽以下,热流值仅为1HFU左右,低于地壳平均热流量。
⑤沿海沟分布的地震带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震源通常自洋侧向陆侧加深,构成自海沟附近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震源带(见贝尼奥夫带)。
在现代海沟的研究基础上,古海沟的鉴定有3个主要标志:蛇绿岩套;高压低温变质带,以蓝闪石片岩为特征,发育挤压和剪切构造;混杂岩。板块俯冲作用常被用于解释海沟成因。但海沟的形成与俯冲的机理相当复杂,仍有待于深入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俊江, 丘学林, 詹文欢,等. 南海东部海沟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构造意义[J]. 地震学报, 2005, 27(003):260-268.
[2] 赵根模, 姚兰予. 东亚大陆的地震迁移(一)——从西太平洋海沟到中国大陆内部的巨震及火…[C]// 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1995:P.440-447.
本文来源: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