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生物DNA条形码资源库构建” (以下简称DNA条形码专项)2015年年度工作进展会议在青岛召开。项目专家组组长陈宜瑜院士、副组长黄大卫研究员和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研究员出席会议,王辉副所长主持了会议。
孙松所长代表海洋所对前来出席会议的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专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海洋所李新正研究员向专家组汇报了本专项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特别是2015年度的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展,详细介绍了取得的工作成果。
专项实施以来,现已全面开展信息资料收集、标本采集和整理工作,筛选各门类合适的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以及DNA条形码实验、形态鉴定、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完成微生物、小型底栖生物、藻类、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鱼类等类群的961种海洋生物6508条DNA条形码序列的测定,并完成相关物种的形态鉴定、凭证样品固定、DNA样品保存和凭证样品的图像信息整理工作。涉及的DNA分子标记有COI、16S、18S、26S、ITS、rbcL、Cox1、Cox3等,根据不同海洋生物类群使用不同的标记或标记组合。完成了国际镜像系统的建设、可实时获取国际数据库新发布的数据,浏览/查询条形码数据,按物种分类浏览条形码数据,并可实现物种鉴定、数据统计等功能,有效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物种鉴定和分类学工作。
陈宜瑜院士和前来参加会议的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及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进展汇报,检查了书面材料并进行了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肯定了DNA条形码专项实施一年多来的进展和获得的成果,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专家组对专项的实施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例如强调应关注ITS基因在海洋生物条形码工作中的地位和应用等,对项目组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图 分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