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近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吴自银研究员等在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5.228)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subaqueous topographic change in Lingding Bay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 during 1955–2013”的研究论文(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7742),对近60年来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珠江河口伶仃洋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该论文也是李家彪院士和吴自银研究员负责的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珠江口、台湾浅滩海底地形变化监测管理保障系统”资助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人类活动与河口环境演变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国际上的持续研究热点,在亚洲大河流域表现的尤为强烈,该文以珠江口为例阐释了近60年来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地貌演变基本规律。该文构建了时间跨度达55年的伶仃洋区多期次的地形地貌模型,研究表明围垦使得研究区水下三角洲面积减少了约170km2,体积减少了约0.615 km3,围垦、航道疏浚和挖沙等多种人类活动使得约8.4Mt/yr的沉积物在此期间从伶仃洋被搬离,相当于珠江年均输入该区域泥沙总量的29%。强烈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河口治理和监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