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国藻类产业
海带“中宝1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联合课题组
渔业被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藻类产业作为我国渔业水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振兴、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藻类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植下,我国藻类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藻类各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实现了以海带为主,紫菜、裙带菜、江蓠等品种多元化发展模式。打开了以藻类养殖为依托,海洋旅游业与藻类餐饮业相融合的新局面。具体而言,藻类产业在生物、经济、生态和社会上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藻类食品富含人体所需的常见营养元素。藻类含蛋白质、维生素、β胡萝卜素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尤其富含人体必须的来自海洋的微量元素,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源。此外,藻类食品还富含特有的营养元素。如干紫菜富含藻类特有的藻胆蛋白,具有促进血红细胞生成、免疫调节、抑制癌细胞、抗肿瘤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学功能。因此,藻类除了作为食品提供营养元素外,在工业、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藻类产业能够创造显著的直接经济价值。截至2020年10月,2020年的藻类销售额为2.47亿元,增长了31.38%;在进出口方面,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此外,藻类产业还能创造间接的经济价值。首先,藻类是医用材料、饲料和肥料等重要的加工原料。如海带“三大宝”:碘、褐藻胶、甘露醇,有效解决了我国部分地区碘缺乏问题。在医疗上,利用海藻提取技术研究开发的药物,比如海昆肾喜胶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次,海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氮、磷,同化为自身营养成分,净化水体。栽培的经济海藻既净化了海洋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食品、饲料、肥料等加工品原料。
藻类是海洋的修复者和稳定者,发挥着众多的生态机能。主要包括四点:藻类的固碳作用。藻类是海洋碳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测算2015 年,我国栽培的大型海藻封存了 5.4×10^5吨C,吸收 1.98×10^6 吨 CO_2,释放 1.44×10^6 吨O_2。营养物调节作用。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藻类还可以通过竞争营养成分和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赤潮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富集重金属和污染物。藻类能有效吸附流入海水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比如,墨角藻和海带对镉的吸附量超过1 mmol/g, 高出其他物种吸附剂3-5倍。提供生物栖息地。藻类可提供各种海洋生物生息的空间,形成丰富的生态系,可以成为鱼、虾和贝的生息和产卵场所,稚鱼孵化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经过60多年的发展,藻类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渔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藻类产业是渔民增收和再就业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约有500家紫菜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海带食品加工企业有上百家,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福建等省。藻类产业的发展,在培育大量的藻类加工企业的同时,也解决了逾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年,渔业从业人员达到了1239.59万人。藻类产业的发展,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经济和生态价值,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我国藻类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藻类贸易进出口位居全球前列。在出口方面,2015-2020年间,中国、韩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额始终处于全球前三。2020年,我国藻类出口额可达0.51亿美元,约占全球藻类贸易出口额的8.42%。在进口方面,2015-2020年间,中国藻类进口额位居全球前十。2020年,我国藻类进口额高达1.91亿美元,约占全球藻类贸易进口额的25.53%。我国加工藻类出口占比最优。得益于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与良好的加工业基础,我国加工藻类贸易始终处于贸易顺差。我国藻类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业标准不完善、品牌意识薄弱、企业利润率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民众消费水平低等方面。1)在藻类生产环节,有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等不够健全,对海藻化工产品的检测、有害物质残留量标准等规定不够精细、藻类行业标准不完善;行业品牌意识薄弱,部分产品价格仍受制于国际市场;藻类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够,仍然属于劳动力依赖性产业;2)藻类生产加工企业在藻类养殖、加工方面成本高,但产品存在价格偏低的问题,产品很少打入高端市场,海藻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海藻加工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偏低;3)现有藻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风险分析的水平明显滞后,少数企业使用工业原料制剂混配生产代替海藻原料,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对藻类认知仍然不足,主动购买藻类产品意愿欠缺,藻类消费水平仍然偏低。1、开展大型海藻规模化栽培,改善近海养殖环境。在政策扶持上,政府可以采用生态补偿措施,鼓励渔民扩大海藻养殖规模。在海藻养殖技术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碳汇藻类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藻类碳汇功能的基础科学研究。政策扶持是基础,技术革新是动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制度监管和措施实施,把恢复关键沿海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海洋环境监管的重中之重。此外,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均衡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将海藻养殖业规划和发展纳入整体规划之中。2、加强科技创新推广,促进藻类产业现代化。在育种方面要推进科研成果的落地,加强培育适应海洋环境变化能力强的优质、抗逆新品种;在养殖方面,加大机械化、自动化养殖方式的推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藻类养殖生产方面鼓励养殖户多样化合作经营方式,如个人承包、合作社运作、私人企业运营等对海洋资源进行承包,实现资源集中,规模养殖。另一方面加强产销联合,引进有担当、有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藻类生产过程,发挥龙头企业支撑和引领作用,聚焦藻类产业,打通藻类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以整个产业链条而不是单个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环境。3、着力研发中高端藻类产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我国藻类产品种类单一,且缺乏深层次加工产品,因此价格、品类、品质都与日、韩存在差距。藻类品牌应当首先做“好产品”,深耕藻类“中高端”产品研发,力求研发消费者喜爱的精细化产品,提升藻类产品形象。其次,企业要做“好品牌”,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品牌,知名品牌。企业可以借助电商直播、短视频带货、达人种草等多样化网络营销方式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将品牌强“藻”的战略意识落实到品牌推广的方方面面。4、专注营养健康,发挥藻类食品的独特优势。相比于陆生植物,藻类富含更多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天然色素、多糖和膳食纤维等。目前藻类市场产品简单单一,企业可以细分藻类产品,瞄准消费者需要,开发诸如“健康型代餐食品”“低脂食品”,甚至研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高端产品和适应更多消费群体习惯的藻类食品,促进食品烹饪方式的多样化,提升藻类食品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 还应当构建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海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公共活动促进新型藻类食品食用方式的普及。5、改善贸易环境,扩大藻类出口量,减小藻类贸易出口逆差。一方面政府需要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业态;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渔业企业鼓励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藻类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直贷业务。再者,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需、主抓订单、促进合作以提高藻类产品外贸订单量。通过政府系列政策扶持,提升藻类中小微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出口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国藻类产品出口量。(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逄少军;华中农业大学 青平 陈通 李涵 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