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和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在海洋微塑料污染和生态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Microplasticsin a pelagic dolphinfish (Coryphaena hippurus) from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fish health”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Total Environment》(IF=7.96,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1区TOP)和“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open sea surface waters: evidence from the mid-North Pacific Ocean”为题发表于《Gondwana Research》(IF=6.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1区TOP)。
微塑料作为新兴的海洋污染物,广泛分布在大洋中,并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围绕微塑料在中北太平洋表层海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驱动力,以及微塑料如何在生物体内如何聚集与分布?通过系列研究,获得以下重要结论。
这些发现提供了微塑料的环境以及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以及微塑料在鱼类组织中的发生、丰度和分布的定量信息,这将最终提高对微塑料的生物利用度和通过食物链转移对生物体以及人类的危害。
本文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