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海勇士号”等载人深潜设备的科学应用,取得了诸多突破进展,其中在南海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尤以竹节柳珊瑚为代表的冷水珊瑚林,填补了此前认识的空白。竹节柳珊瑚,以其较长的生命周期和树轮状的同心圆生长纹层,被认为是记录中—深层海洋季节到十年际尺度变化的绝佳载体(图1)。因此,该研究目的就在于探索利用冷水竹节珊瑚重建南海海洋内部环境变化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图1 (a) SY068潜点位置;(b) SY068-7-2骨骼横截面;(c,d) 沿单一径向的激光共聚焦拍照(c)和LA-ICP-MS扫描测线(d);U与D标记可识别的生长不连续或扰动(Zeng et al., 2021)。
SY068-7-2骨骼横截面可见显著的同心圆环生长纹层,在激光共聚焦照片中显示地更为清晰。沿骨骼横截面径向的14C测年结果序列可以很好地识别珊瑚的生命长度及生长速率的相对变化(图2)。但是,要为珊瑚建立明确的年龄模式,首先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南海中—深层海水14C储库年龄的分布及其历史变化。
图2 竹节珊瑚SY068-7-2的年龄模式、生长速率和古环境指标重建结果。(a) 以990年碳储库年龄为前提换算的日历年龄结果(圆圈)及其贝叶斯拟合年龄模式(绿色拟合线),垂直线段和灰色阴影示误差范围;(b) 不同储库年龄换算得到的年龄结果,显示较大差异;(c) 按纹层宽度计算的生长速率分段变化;(d, e) Ba/Ca-[Ba]sw和Mg/Ca-温度重建结果;(f, g) [Ba]sw和温度的频谱分析(Zeng et al., 2021)。
因此,该研究在提供初步检验结果的同时,也指示了南海冷水珊瑚古海洋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包括深入理解南海中—深层海水14C储库、量化竹节珊瑚骨骼的钙化机制及其对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检验并建立适用于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指标换算公式等。
本文来源:同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