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基于生态集约化理念的中国可持续水产养殖优化(含作者评述)
访问数量:440发布时间:2022-01-28

 

水产养殖系统生态集约化(ELIAS)的概念框架

 

摘要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但由于受高强度且持续增长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制约,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要想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一个涵盖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利用整体分析方法来优化水产养殖系统。本文基于专家打分和客观数据的层次分析法,对中国10类主要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而提出了水产养殖系统生态集约化(ELIAS)的理念,即将人工投入与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机结合,以提高各类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整体分析评估体系和水产养殖系统生态集约化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均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中国,生态集约化,优化,生产系统,可持续性

 

👇上下滑动查看英文摘要

Abstract

      As the world's leading producer of farmed aquatic food products, China faces great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fur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aquaculture industry due to high and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To realize tru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integrates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criteria, and optimizes aquaculture systems through a holistic approach. Here, we use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es combined with expert judgment and objective data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10 major aqua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 (APSs) in China.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 propose the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systems (ELIAS), rationally integrating anthropogenic inputs with aqua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PSs. The holist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ELIAS are fundamental and critica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China and globally.

 

Keywords: China,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ptimization, production systems, sustainability

 

 

作者评述


      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大国,2018年的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58%。然而,在高强度且持续增长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制约下,中国水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在实施较为宽松的环保政策和较为严厉环保政策的两种情景下,到2030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将分别较2016年增长24.7%和36.5%。相应地,受中国的影响,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到2030年在两种情景下将分别增长38.3%和34.8%。可见,提高中国水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市场供应对中国和世界都十分重要。

      以往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为对产业整体的定性研究,或就某一问题开展定量研究,如环境影响、资源限制、疾病预防、种质改良、饲料、市场、财政和社会责任等。然而,水产业包含众多不同类型的养殖系统,且各类系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效应也各不相同。只有了解各类系统的可持续性才可认知产业整体的可持续性,并对其实施优化。

      中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系统最为多样化的国家。本文根据投喂策略、水体类型和水环境,将中国主要水产养殖系统分为10类,即内陆大水域投喂养殖(FAL)、内陆大水域非投喂养殖(nFAL)、近岸投喂养殖(FEN)、近岸非投喂养殖(nFEN)、池塘投喂养殖(FAP)、池塘非投喂养殖(nFAP)、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稻田养鱼(PFA)、低洼盐碱地养殖(SALA)和远海投喂养殖(FOA)。

      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与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因素有关。在中国,影响水产养殖可持续性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食物安全、食品安全、就业、经济增长、政策环境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污染、生态风险、非化石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淡水、鱼粉使用等。

      各类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指标决策问题,可用运筹学中的层次分析方法(AHP)进行评估(图1):



图1 水产养殖系统可持续性三层次分析决策模型:目标、指标和生产系统

EC:能源消耗;EG:经济增长;EM:就业;ER:生态风险;FC:鱼粉消耗:FSa:食品安全;FSe:食物安全;FW:淡水消耗;LU:土地占用;PO:养殖污染;PY:政策


      在影响中国10类水产养殖系统可持续性的11个指标中,7个指标是可测并已获得的指标,如能源消耗、经济增长、鱼粉消耗、食物安全、淡水消耗、养殖污染和土地占用;而另4个指标则是不易测或无法获得,如生态风险、食品安全、政策和(各类系统的)就业。为此,我们邀请了中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政府公务人员、企业家、公益机构代表等共30位专家,就11个指标对各养殖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和排序,然后再经层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养殖污染、经济增长、食品安全、淡水消耗和土地占用5项指标对中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影响最大(图2),这也反映了中国水质环境恶化、淡水和耕地资源短缺的实际情景。



图2 影响中国水产养殖可持续性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基于实测数据的客观层次分析法(Objective AHP)的结果(图3)表明,10个系统可明显地分为两组,且非投喂系统整体上可持续性权重高于投喂系统。



图3 中国主要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权重


      以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为例,其是高度集约的水产养殖系统,但可持续性权重并不高。与其他陆基水产养殖系统相比,RAS在生态风险、土地占用和淡水消耗方面优势明显,但在鱼粉消耗、经济增长和就业等指标方面缺陷突出(图4)。RAS源于能源价格较低、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采用耗电多、用人少的RAS是合乎逻辑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较高的能源价格和相对仍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RAS产品在很多情况下缺乏竞争力。高度人工控制的RAS未能发挥光合作用这一极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导致其碳足迹和养殖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


图4 中国RAS养殖系统的指标权重星状图


西方历史上对规模化生产活动曾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以英国塞尔波恩的牧师、自然博物学者怀特(Gilbert White,1720‒1793)为代表,倡导一种简单、和谐的生活,目的是恢复到一种与其它有机体和平共存的状态;另一种则是以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为代表,倡导通过理性的实践和艰苦的劳动实现对自然的征服(Worster,1994)。类似的极端对立的思想在现代活动中仍有反映,是不可取的。
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深受老子(公元前600‒500)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其重要论点包括“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冯友兰,2008)。
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在唐昭宗时代(公元889~904年)发明了稻田养草鱼生态养殖模式。在此模式下,水稻与草鱼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对现代水产养殖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水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高产与低能耗这一对矛盾。为此,我们提出了水产养殖系统生态集约化(ELIAS)理念,即将人工投入与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机结合,以提高各类水产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ELIAS强调,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高效地生产安全的水产品。生态集约化追求的是增产、节能(低碳)、减排等多因素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于RAS而言,应在系统中植入水生植物(原位或异位),充分发挥光合作用这一高效的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阳光工厂化养殖。RAS中的大型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无机氮,释放溶解氧,本身可能还是高价值产品,一石三鸟,经济效益会得到大幅提高。
整体而言,中国的粗放式养殖系统还有进一步“集约化”的空间,而对于已经高度集约化的养殖系统,则需要实施“生态化”改造。水产养殖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人们对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科技不断进步和对环境日益关注驱使下,养殖模式生态集约化演进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集约化和“生态化”在交替进行,螺旋式上升。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边界包括养殖水体、附属用地和可利用的空间,可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供应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由于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这些服务功能可以与水产养殖结合(综合),以提高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产量、综合效益和系统可持续性。
水产养殖系统或养殖模式已经或正在经历单种粗养、多种类粗养(混养)、半精养、单种类精养(或称工业化单养)、集约化综合养殖(或称生态养殖)发展阶段。人类正面临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三重严峻挑战,只有发展基于非化石能源、光合作用和海洋自净能力的绿色养殖模式(养殖系统)才能使水产养殖同时实现高产、零排污、低碳的终极目标。中国政府已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预期,几十年后的绿色水产养殖模式将主要以基于非化石能源的陆基和水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基于绿色能源和海洋自净能力的离岸或深远海养殖系统、基于光合作用(天然生产力)的大水域(湖泊、水库、近海等)非投饲养殖系统为特征。
为确保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针对各类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状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
(1)鉴于非投喂养殖产品更符合国际有机食品标准,应协助对该类产品的有机认证,必要时给予适当补贴。目的是增强非投喂养殖系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2)加强对养殖水体生态性养殖容量和社会性养殖容量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确定各类养殖水体的生产潜力,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确保大水域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采用激励与约束双管齐下的策略,促进池塘养殖、近岸养殖和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态集约化发展。即以优惠政策鼓励渔民采用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同时实施严格的尾水排放等环保政策,并支持学者研发更加环保的集约化养殖模式。
(4)在土地和海域使用、装备建造、燃油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稻田种养殖、离岸和深远海养殖业发展。 
(5)鼓励水产养殖与旅游、教育、绿色发电相结合,提高水产养殖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逐步淘汰内陆大水域投喂养殖模式,鼓励发展零排污的水基循环水养殖模式。

本文来源:Reviews in Aquaculture



作者简介

 

董双林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博士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并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生态学和养殖模式研究,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兼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2003-201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水产学科组召集人(2014-2019)、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2005-2012)等职。 

董云伟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PNASBiological Review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担任Marine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领域主编,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JEMBEAnthropocene Coasts等期刊Associate Editor,以及《渔业科学进展》编委。2019年获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张福绥贝类学奖青年创新奖;2020年荣获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新星奖。

曹玲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国家青年和上海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作数年。研究领域涉及可持续渔业和海洋生态综合管理等前沿社会与科学问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综合期刊NatureSciencePNAS发表文章。担任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 and Aquaculture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副主编,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编委。兼任国际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智库(High-Level Panel for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专家组成员、中国SCOR青年委员等。2020年入选国际皮尤海洋保护学者Pew Marine Fellow

Patrick Sorgeloos 教授


 

    比利时根特大学荣誉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博士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1978年建立比利时根特大学卤虫参考中心,并任主任。参与了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鱼类和贝类苗种孵化的研发项目,热衷于水产养殖国际合作和综合水产养殖推广工作。曾任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粮农组织、北约和欧盟等组织的资深水产科学顾问等职。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