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是脊椎动物在受病原感染后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状态。经典的干扰素分类系统,将其分为三类,即I型、II型、III型干扰素,它们分别利用IFN-αR1/IFN-αR2、IFN-γR1/IFN-γR2、和IFN-λR1/IL-10R2为其受体复合物。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敲降/敲除、病毒感染等手段,聂品教授团队在斑马鱼(Danio rerio)和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中,证实了IFN-u(upsilon)基因的表达和抗病毒活性,同时发现这个干扰素利用的受体复合物为II类细胞因子受体成员IFN-uR1和IL-10R2。所发现的IFN-u和其受体复合物IFN-uR1/IL-10R2,以及IFN-u和IFN-uR1基因座在脊椎动物中的保守性,都表明其不同于之前报道的其它三种类型的干扰素,所发现的IFN配体受体系统可被认为是IV型IFN。
脊椎动物IV型(a)和I型(b)、II型(c)和III型(d)干扰素的基因共线性分析图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20103913、31702369)、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计划和山东省“水产”“高水平学科建设学科“经费资助。
聂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0年在英国Exeter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
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8年获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计划资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973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以及先导专项子课题等科研任务。目前承担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和蓝色粮仓科技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鱼类和比较免疫学、细菌性病原的致病机理与免疫防治,以及寄生虫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余篇,他引超过2500次。
担任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Reviews in Aquaculture, Parasites & Vectors,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等刊物的编委,是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分会和中国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理事。
本文来源: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