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张帅博士与合作者撰写的题为“Thermal coupling of the Indo-Pacific warm pool and Southern Ocean over the past 30,000 years”的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该论文通过集成印太海区海温数据(图一)及气候瞬变模拟分析,揭示了全球变暖中暖池与南大洋热耦合的关键作用。
图一 研究涉及的所有表层(圆点)次表层(黄色五星)海温及热含量(红色五星)重建站位
图二 3万年以来的印度-太平洋暖池热变化与类ENSO演化
图三 3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范围变化
结果显示:1)热带太平洋在末次冰期处于类厄尔尼诺的状态,冰消期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水的纬向温差增大,呈现出类拉尼娜的热状态,进入全新世后再次转向类厄尔尼诺态,而该类ENSO状态的转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岁差的调控(图二)。2)现代28°C暖池约出现于1.2万年前,对应岁差极小值和类拉尼娜态鼎盛期,其热含量也达到最大值,并在此后,暖池开始显著扩张(图三)。3)西太平洋暖池与东赤道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位于南大洋翻转环流路径上的次表层水温度在冰消期的升温约开始于2.2万年前,对应于暖池热含量的升高与岁差极大值,而超前于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可能源于冰消期浅层翻转环流将南大洋积累的过量的热向赤道输运(图四)。
图四 末次冰消期太平洋空间热传递过程示意图
本文来源: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