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等揭示海洋次表层对于台风生成的调制作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磊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Unexpected limit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by subsurface tropical central-north Pacific during El Niño”的论文,揭示了海洋次表层对于台风生成的调制作用。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聪为唯一第一作者,周磊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共同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研究员,台湾大学林依依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Raghu Murtugudde教授。
图1. ENSO指数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
无显著统计学关系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台风)最集中的区域,该区域每年台风生成个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区域遭受的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海表温度是海洋影响台风生成的控制因素。基于此,人们相信,在El Niño期间,由于西太平洋暖池向东扩展,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个数会比La Niña期间明显增多。但本研究的统计表明,事实上El Niño和La Niña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没有显著差别。
图2. 海表温度与26度等温线深度的相关系数
及温度剖面图
利用团队建立的包含海洋内部信息的台风生成指数,本研究阐明了海洋内部热含量的变化是导致上述看似反常识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在El Niño期间,太平洋中部海表风应力旋度变化通过艾克曼抽吸使得该区域温跃层变浅,降低了海洋上层的热含量,从而抵消了太平洋暖池扩张导致的海表温度上升对台风生成个数的影响。因此,热带太平洋中部虽然海表温度升高了,但增加的台风个数显著低于预期。这种海洋次表层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在西北太平洋El Niño和La Niña期间台风生成个数没有显著差别。本结果说明了海洋内部过程可以对台风生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一机制在台风生成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此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向于El Niño的分布,本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趋势。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