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学会动态
第五届全国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论坛在长沙顺利举办
访问数量:207发布时间:2024-09-30

        2024年9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办,长沙学院等7家单位共同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顺利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新质赋能 生态牧渔”,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

 20.jpg

论坛现场

        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晓峰教授、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张志龙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潘诚高级工程师等领导专家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张秀梅教授、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上海海洋大学章守宇教授、长沙学院院长褚武英教授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李德亮教授主持。

        论坛邀请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研究员、海南大学许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立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郭传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林承刚副研究员分别以“加快实现东海渔业资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南海海洋牧场构建与生态农牧化——机遇、问题及对策”“黄渤海生态智慧型海洋牧场构建与产业融合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保护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与典型模式”“海洋牧场智能管控与少人化精准协同作业”为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论坛由海南大学李秀保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于宗赫教授、浙江海洋大学韩志强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林军教授、浙江海洋大学王天明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房景辉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张沛东教授、大连海洋大学田涛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霍堂斌研究员、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尹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南农业大学廖小林研究员、武汉万摩科技有限公司刘启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辉研究员、长沙学院向静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俞智斌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张健讲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段金荣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周毅研究员、海南大学谢松光研究员等19位专家分别以“珊瑚礁修复实践及文化思考”“热带海参繁育与增养殖技术研究进展”“东海重要渔业资源生产过程与驱动机制的主要特点”“海洋牧场牧养融合生境营造及其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功能研究——以嵊泗马鞍列岛海域为例”“大黄鱼牧养技术展望及光响应生理行为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典型渔业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海洋牧场规划设计”“海洋牧场典型生境精准营造与功能提升技术”“海洋牧场种群结构优化与资源养护技术”“北方寒冷地区大水面生态渔业共性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进展”“城市内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陆海协同共促中华鲟保护”“基因测序助力渔业研究”“海洋牧场监测采捕装备与智能化管控技术”“湖南中华鳖生态高效养殖模式与技术探索”“水下视觉技术在海洋生物目标智能识别与感知领域的应用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湖南采桑湖淡水生态渔场建设与示范”“大水面智慧渔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洋牧场海草床生境构建”“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生态化与渔业资源养护型牧场实践”为题作了精彩的特邀报告。

21.jpg

论坛合影

        本次论坛通过5个主旨报告、19个特邀报告以及16个研究生报告,与会人员对水域生态牧场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水域生态牧场是贯彻“两山论”、践行“大食物观”、应对“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新质赋能促进生态牧渔的新赛道。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与科学价值并举,其中经济效益是驱动生态原理工程化的重要动力。生态、精准、智能、融合是实现水域生态牧场现代化的基本策略。坚持数字化、体系化,数字赋能,构建理论、装备、技术、管控体系,形成基于场景驱动、种业牵引的三产融合、渔旅融合、渔能融合的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专家还认为必须关注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过程中相关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水域生态牧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

        论坛决定2025年“第六届全国水域生态牧场建设论坛”由浙江海洋大学承办,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处处长王天明教授作了拟承办情况介绍,表示热切期待2025年在舟山相聚。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路32号
邮箱:csol@qdio.ac.cn
电话:0532-82893662
传真:0532-82893932
Secure © 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5.com    技术支持: 青岛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