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吴国雄先生讲学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访问数量:16881发布时间:2018-03-09
2018年春季中小学开学之初,科学大师就给广州学子送来了高屋建瓴的讲学!3月6日上午,著名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研究员利用到广东出差的机会,来到美丽如画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简称“省实附中”),为学子们作了题为“天气和气候怎么了?从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说起”的学术报告,把省实附中学子们引入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的迷人领域,传给广东学子以严谨的科学精神。
来到省实附中后,吴国雄院士在省实附中江秋明副校长、黎卓明主任等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省实附中校园,观看了该校学子的陶艺作品和科技作品展,并在校内的饶宗颐图书馆合影留念。
吴院士的讲学在省实附中报告厅举行,听说吴院士要做气候报告,同学们早早来到报告厅等候,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一些同学还自带了凳子,480个座位的报告厅足足坐了500多人。在讲学开始之前,省实附中为前来参加报告会的学生播放介绍吴国雄院士大动人事迹的录像片《砥砺前行的“大气人生”》,看了录像片,学子们对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大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吴院士的讲学内容分5个部分,它们是:1.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气候意义;2.青藏高原感热加热气泵和季风气候;3.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强度;4.青藏高原加热状况和夏季气候异常;5.青藏高原研究的近况。虽然讲述的是深奥的专业知识,但吴院士却把它变得通俗易懂。他以图文并茂的PPT课件为辅助手段,从地球板块理论说到青藏高原的隆起,说到高耸的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具体影响,说到东亚季风系统通过Rossby波动沿西风带传播,改变北半球环流和天气,让学子们明白了青藏高原是形成我国特有气候的重要因素。吴院士在学术报告中多次提到所做的实验,表明他的观点建立在一丝不苟的实验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导之上,给了莘莘学子很多启示。
报告会安排了学子与院士互动的环节,让中学生直接向大师请教。省实附中高中、初中的学子们都把手举得高高,抢着向大师请教。他们请教的问题有“青藏高原的气候是否稳定”,“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是否会带来自然灾害,如何来预防”等等。吴院士一一详细作答,并举出了翔实的数据进行说明。在回答学生问题之后,吴院士还鼓励该学生热爱气象预报,今后选择从事气象工作。
省实附中江秋明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吴院士赠送礼品,省实附中黎卓明主任对吴院士的讲学表示衷心感谢,两位领导指点省实附中学生认真品味院士的报告,学习吴院士报告中体现的注重实验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性。省实附中学生向吴院士献上鲜花,还献上了自己为吴院士画的画像,并与院士合影留念。省实附中还就此举行建立“星光墙”的启动仪式,请吴国雄院士印下首个手印并签名。
聆听了吴院士讲学的省实附中学子们感受极为深刻。高一(1)班杨晓燕同学说:“吴院士讲到气象研究要以实验为依据,要用图表等来表述,不能光是得出结论,他还提到计算机已经成为促进气候科学发展的工具,但我们还要依靠缜密的逻辑思维。吴院士的讲学让我们懂得了从事科学研究需要踏实严谨的态度。”高一(4)班梁鹏同学说:“吴院士在气候研究中关注青藏高原这个地理因素,因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从中懂得了知识不分文理,青少年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益处。”
吴国雄院士是广东人,1943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今潮阳市)。现任LASG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气候变化和可预报性计划(CLIVAR)"科学指导小组成员,Adv. Atmos. Sci.主编,Climate dynamics编辑。他于196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学习天气和动力气象专业,1966年毕业。1967-1978年任甘肃省气象局天气预报工程师。1980-1983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1984年底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翌年晋升为研究员,1989-1991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级研究教授。1993年起任现职。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以及中科院“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吴院士参观省实附中陶艺馆,欣赏学生作品。
省实附中学生向吴院士送上手绘的吴院士画像。
吴院士为省实附中星光墙印下首个手印并签名。
文章来源: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微信公众号
【供稿:张梅芳 审核:黎卓明】